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共青团芮城县委按照团中央、团省委、团运城市委的改革工作安排,紧盯实现“六个化”工作目标,锐意改革创新,积极开拓进取,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聚焦固本强基 汇聚青年合力
优化部门设置,团芮城县委机关层面设下属事业单位——“芮城县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青少年工作平台。干部配备率和在岗率均为100%。2021年换届时配备挂职团干部2名、兼职团干部2名,均在岗。改革后增设1名公益岗和10名大学生兼职团干部;强化组织吸纳,10个乡镇团委书记实现岗位专设,并配备1-2名团委副书记,在岗率100%。发挥平台阵地作用,招募66名优秀返乡大学生为乡镇(社区)兼职团干部,参与乡镇团委基础团务工作,充实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明确考核目标,召开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会,团县委班子根据述职情况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反馈给乡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使制度全面落实落地,实现科学精准考核。
改革以来,芮城传统领域团组织应建尽建,实现全覆盖。社会组织领域团组织新增11个,建团率达到了90%以上。新增3个团县委直接领导的青年社会组织,打造5个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芮城县10个乡镇“青年之家”建设覆盖率实现100%,并全部授牌,以“一乡(镇)一特色”为依托,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创业就业、青年座谈沙龙等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青年之家”品牌。
根据青年特点,建立乡镇(社区)团委“团团之家”、青年志愿者微信群等网络社群,联系团员青年,凝聚服务青年。发挥“芮城青年”微信公众号、“芮城共青团”官方抖音号的阵地作用,发布团组织的动态视频,积极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重点打造特色 厚植家国情怀
在服务党的中心任务和青少年方面,团芮城县委基本形成了关爱困境青少年、“青春兴晋”、青年志愿服务3项能持续开展、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工作项目。
持续打造“点亮心灯”关心关爱困境青少年志愿服务品牌,联合爱心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申请“希望小屋”修缮、希望工程“及时雨”青少年应急救助、圆梦大学等省青基会项目,共争取资金20余万元,成功帮助17名困境青少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积极动员500余名大学生参与所在乡镇团组织的“青春兴晋”社会实践活动;招募300余名大学生参与家乡建设,助力家乡发展;开展返乡大学生红色研学、秀出家乡美短视频、征文大赛等活动,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增加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讲好家乡故事,做好家乡代言人。
同时,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县委工作大局,积极统筹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青年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精神,焕发青春奋斗活力。
全面从严治团 纵深推进改革
严把入团关,按照要求控制团青比,探索落实积分、评议入团制度。逐步消除初三、高中(中职)班级和社会领域团支部覆盖空白。芮城县今年累计发展团员264名,其中社会领域团员14人。
实践育人,加强团员青年教育管理。目前,芮城县中学团校建设达到全覆盖,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开展率达100%,政治教育引领实现全覆盖。
细化机制,建立健全队前教育、队中培养、团队衔接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所有团支部开展团员先进性评价,团支部参与率达到100%,团内激励和团员先进性评价逐步实现全程记载。
改革以来,团芮城县委及时汇报、多方联系,积极争取县委的大力支持,构建了各单位整体联动、纵深推进改革的良好局面,同时召开青少年联席会,强有力推动改革试点工作。
此外,完善党团机制安排,推动落实将党建带团建、队建纳入党建考核和巡察内容的“双纳入”和县级团委(负责人)进入同级党的教育机构和教育督导机构的“双进入”。已参与县委巡察办对学校、医院和乡镇领域的巡察,严格落实党建带团建巡察相关要求。
接下来,团芮城县委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团十九大各项部署,积极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带领全县团员青年为建设黄河流域(芮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