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2023年暑期,共青团山西省委按照团中央“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的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个多月时间,全省31025名学子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走进农村、社区及“青年之家”等基层一线场所,参与政务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在家乡这方热土上挥洒智慧和汗水,绽放青春光彩。
通过实习实践,这些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在磨砺中获得成长,走向成熟。
从4860个岗位获得历练成长
“协助撰写工作方案、在党群服务中心教英语、第一次开展入户走访……实践期间,我不仅积累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还更深切地感受到家乡对青年学子的关爱。”暑期实践结束后,在太原市清徐县集义乡实习实训的贾雨璐感叹,这是她难得的一次成长经历。
在今年暑期开展的“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省委发动各级团组织主动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会组织对接,开发产业转型、脱贫攻坚、党政窗口等实践岗位,对实施“青春兴晋”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岗位设置、时间节点、宣传动员等作了全面部署。通过印发《工作手册》、发送《工作提示》、召开视频会议、电话沟通交流等形式,对实践活动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
全省各县(市、区)通过丰富的设置,共提供岗位4860个,供青年学子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喜好、职业规划自由选择。其中,团阳泉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共征集实践岗位213个,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省内外160所高校的416名大学生参与了暑期社会实践。
在忻州市委组织部参加暑期实践的曾书华对此次实习锻炼体会颇深:“尽管我在此次实习实训过程中能做的很有限,但也激励着我继续学习进步。此次实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求学求知的决心。”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提升了参与活动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历练成长。
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7月初,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团中央《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有关精神,团省委、省乡村振兴局、省工商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2023年山西省大学生“青春笃行 振兴有我”乡村振兴主题创新实践活动。60支大学生实践队深入农村走访调研、开展理论宣讲、助力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参与现代乡村治理、开展公共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挺膺担当,为服务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由山西医科大学26名大学生组成的“‘医’心‘医’意 爱牙联盟口腔暑期实践队”,先后前往阳泉市社会福利院、阳泉市敬老院、盂县红楼社区和晋中市昔阳县乐平镇巴洲村开展爱心医疗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实践队的专业优势,为当地居民提供口腔健康检查、科普移动诊疗等服务,尤其是针对6至9周岁的适龄儿童开展了窝沟封闭初筛工作。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实践队队员来到长治潞党参培育基地——平顺鼎荣潞参科技有限公司,为该基地包装了近500盒潞党参产品,并全部线上售罄。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实践队跟随忻州市偏关县交通运输局的工程师前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二期的施工现场进行学习研究,了解了道路工程的规划方案,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实操培训。社会实践结束后,他们针对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形成近万字的调研报告。
“田间课堂”特色宣讲、实地参观感悟历史、发挥所长助力发展、志愿服务微光成炬……60支“青春笃行 振兴有我”乡村振兴主题创新实践队以青春之名奔赴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用火热的青春投身农业强国建设中,书写出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华章。
家乡热土托起“引凤归巢梦”
“返乡学子看家乡,我看到了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工业实力、科技创新、绿色生态,更感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岗位上都未曾缺席的青年声音。我也会把所见所闻所感传递出去,希望有更多青年人在这片沃土上施展才干,建设锦绣太原。”武汉大学学子归巢联络站站长周子琦说。
今年暑期,团太原市委组织太原市学子归巢工作站骨干成员在并开展了“引凤还巢 筑梦并州”——“返乡学子看家乡”红色教育与国情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的学子归巢工作站站长齐聚太原,通过寻访革命足迹、探寻晋商文化、深入美丽乡村、走进园区企业、感受产业转型,沉浸式体验太原的发展变化。
建立学子归巢工作站是太原市实施“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6年来,已累计辐射13000余名在外晋籍学子,吸引来自近60所高校的6000余名大学生来并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
放眼全省,目前117个县(市、区)团委建立塔群式学子实践联盟,11个市建立青年人才驿站,42所省外重点高校建立学子归巢工作站,成立13963个村(社区)团组织报到联系点,为高校学子提供常态化联系服务,引导青年学子常态化参与团组织主导的志愿服务、创业就业、文化体育等各类青年组织的运营和管理,动态宣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才政策。
青春的脚步、火热的实践。在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晋籍学子走进机关、进入社区、投身基层,以青春和理想在三晋大地谱写奋斗之歌。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夏睿鸿在社会实践中,走进位于晋中市太谷区的山西永耐电气有限公司,与企业科技人员协作攻关。他作为主设计人员之一,发明了两项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他还全过程参与了企业新设备激光切割机的试车试产,完善了程序设计和机器调试,解决了实际问题,增加了企业效益。
“开展社会实践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广大青年亲身实践、增长才干、回馈社会的平台和途径。”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共青团将以此活动为契机,积极搭建平台,持续做好对我省青年的支持和帮助,动员组织他们返回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山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