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团洪洞县委立足“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党的领导机制和支持保障”四个维度,勇于自我革命,以改革永远在路上的韧劲,以服务青少年发展为核心,全力推进27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切实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聚焦改革有抓手 全链条培育干部
团洪洞县委书记任树鹏表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团洪洞县委大胆探索、努力破解“行政化”选人用人思维定式,大力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真正将“好苗子”选出来、用起来,自下而上充实县级团干部队伍力量,激活基层干部队伍“一池水”。
建立了“1+2+3+N”机关团干部选用模式,除专职书记、副书记以外,从乡镇、县直部门选拔3名兼挂职副书记,增加公益性岗位3名,团机关干部队伍较改革前增加3人。由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兼任团委书记,明确在编年轻干部、大学生到村任职干部分别担任乡镇专兼职副书记;由35岁以下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团支部书记,公开选聘47名在校大学生担任兼职副书记,逐级织密基层团组织队伍网络;优化团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出台《洪洞县共青团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办法(暂行)》《挂(兼)职团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等制度,分层分类制定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切实拧紧团干部“责任链条”。
聚焦改革有阵地 全领域建强队伍
聚焦把服务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主动向社会筹资源、从青年中找帮手,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社会化。
团洪洞县委依托洪洞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洪洞县青年文体联合会等团属志愿组织,开展义务献血、防溺水宣传、助力中高考爱心服务、关爱留守儿童、文明城市创建、防诈骗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风气;采取先开展工作、再建立组织的方式,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与青年共同的政治理想、价值追求、兴趣爱好等为联结点,挂牌成立洪洞县青少年羽毛球社团、篮球社团、街舞社团,有效联系一批青年人才,培养一批政治骨干;按照“五有”(有阵地、有项目、有队伍、有机制、有标识)标准,在全县建设“青年之家”25个,打造规范化“青年之家”6个,每个乡镇团委依托企业、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等建立1个“青年之家”,围绕有效覆盖、管理规范、活力提升、基础保障等方面,制定《“青年之家”建设管理细则》,推动“青年之家”建设提质升级;开展青年聚“洪”系列活动,将各行业、各领域的青年凝聚起来,积极参与洪洞发展建设;夯实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清音入槐”乡村振兴品牌项目、“爱在槐乡 暖心守护”青年志愿品牌项目、“聚势赋能 青创未来”青年创业品牌项目,鼓励引导更多青年企业家、爱心商家、青年团体和组织主动参与,打造具有稳定政治功能、社会影响力、“小而实”的青年特色项目品牌,切实帮助青少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改革有支点 全方位管理团员
以提高为党育人的质量为目标,着力改革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优化团员管理模式,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
开展团的业务知识培训班和座谈会,帮助基层团干部提升工作业务水平和成效,推动改革工作上新台阶;不断加强党建带团建,将团建队建工作写入党建工作要点,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党建督导、考核与团建督导、考核同步进行;召开述职评议大会,对乡镇团委和中学、中职学校团组织进行绩效考核,进一步有激发基层团组织争优创先的工作热情;细抓团员发展,下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县团员发展调控工作的通知》,严格按照计划发展团员,严格入团程序和入团工作纪律,切实做到团员发展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少先队推优入团工作制度。
任树鹏表示,洪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改革工作,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纳入县委深改重点工作,从4个方面提出27条举措,将改革成果及时制度化。
下一步,团洪洞县委将着力实现深化改革工作和服务中心大局同频共振,继续保持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毫不懈怠的责任感,切实担起改革责任、形成工作经验、打造具有洪洞特色的改革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