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发出改革动员令后,团霍州市委高度重视、闻令而动、精心组织,在霍州市委和上级团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强化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的基本目标和“六个化”的具体目标,全力推进基层改革向纵深发展。如何做好新时代基层共青团工作,以及如何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外地人才、用好霍州在外人才成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团霍州市委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探索了一条以县域“青年人才数据库”为抓手,打造青年人才选、用、育一体化链条的改革之路。
“选”好青年人才 建强骨干队伍
团霍州市委书记赵涛表示,团霍州市委在充分研究团中央改革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将改革重点放在“干部来源多元化”上。霍州市人社局提供相关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面向霍州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开展专项服务,建立霍州青年数据库。团霍州市委通过争取政府购买服务、专项工作经费等方式,聚焦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设计乡村振兴团青骨干工作项目,从中发现培养了一大批县域共青团工作力量。此外,团霍州市委建立基层团组织下沉优选机制,对各乡镇(街道)3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进行全面摸底,深入了解他们的从业状况、技能特长、现实表现等方面情况,建立形成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库,为本地党政、“三农”、经济人才储备工作提供依据。将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六类青年全部纳入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库”,作为重点培养服务对象。将落实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工作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团委年度计划、书记抓团建责任清单和团委书记述职评议内容。
截至目前,通过走访、推荐、选举等方式共吸收优秀青年人才188名,且全部纳入团的“专挂兼”队伍。
依托各类阵地 健全培养机制
团霍州市委依托各类“青年之家”、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阵地定期开展交友联谊、“夜沙龙”创业交流等活动,为青年人婚恋交友、就业创业提供平台,帮助青年人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通过活动的广泛覆盖,扩大了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形成了多个相对稳定的青年社群,从中选拔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发挥了显著的带动示范作用。在常态化开展“青春兴霍”系列公益活动中,发掘一批在各行业有政治追求、参加公益活动意愿强烈的青年,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青年热心公益、干事创业。
赵涛表示,团霍州市委通过完善大数据系统比对选拔机制,系统梳理党建工作格局、行业集群优势等要素,以“业务主管部门+行业龙头企业+经济园区”为组织建设的核心,将其他团建相对较弱或还没有团组织的工作关联单位有机纳入。联合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对人事档案存放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的未就业大学生和市委组织部统计的全市人才基本情况汇总表进行筛选,建立了由7571名未就业人员组成的“青年人才数据库”。加大对“青年人才数据库”的联系力度,每年定期开展创业培训、招聘会等,帮助未就业青年人员找到适合岗位,有效助力霍州经济社会发展。
“用”好团青骨干 建设美丽霍州
团霍州市委以“1+12+N”微信塔群矩阵为基础,吸收“青年人才数据库”中热衷公益事业的300余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志愿者常备队伍,创建了“霍州青年力量”网上社群。联合霍州市人社局、霍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等多家部门多次举办人才招聘会,现时招聘,现时签约,两年累计有100余家企业及用人单位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以团属平台为媒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在外人才回霍、返霍建设美丽霍州。
同时,不断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通过公开选拔、自愿报名、换届选举等方式共选配185名专职、兼职团干部充实到团市委机关、12个乡镇(街道)和157个村(社区)中,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优化了市、乡、村三级年轻干部队伍,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到了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改革以来,霍州市共青团工作力量、组织覆盖、团干部精神状态显著提升,基层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凸显。下一步,团霍州市委将继续以“青年人才数据库”为载体,以“生长在家乡、生活在家乡、创业在家乡”的青年群体为着力点,紧跟国家、省、市战略部署,持续推动团青骨干更多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服务家乡的事业中,真正将改革成果转化为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实际成效。